穩定不穩定的經濟:明斯基金融危機經典,當代最敏銳的金融資本主義分析 Stabilizing an Unstable Economy

Hyman Philip Minsky 著 陳儀 譯

商品描述

探究金融不穩定與經濟週期波動的根源

解析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反覆爆發的原因

 

  明斯基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經濟學家,

  他提出開創性的金融投資理論「金融不穩定假說」,直到今天讀來仍讓人震驚。

  他解釋為什麼美國經濟會經歷疲軟的通貨膨脹、失業率上升、成長明顯放緩,

  以及為什麼在金融海嘯期間經濟會經歷他預見的信貸危機。

 

  明斯基主張「金融不穩定是資本主義經濟體的常態」,

  而這樣的常態,源自於經濟體系內在的融資活動,

  而非主流經濟學家所認為的外在不利衝擊。

  本書分析市場在經歷一段繁榮後,資產價格會因過度投機而膨脹,

  並在造成泡沫後,資產價格一夕崩盤,而資產價格崩盤的時間就被稱為「明斯基時刻」。

 

  「明斯基在這本書強調,每個經濟體的制度會改變、會演化,尤其在全球化的時代,彼此的資金與投資往來相互連動,只要有一個環節發生問題,那就是全球的問題。明斯基的見解在1990年代、2000年、2008年幾次經濟危機得到印證。他提出「金融不穩定假說」,分析不穩定是資本主義的本質,穩定的經濟環境,將生出不穩定的金融因子。這本書的分析對任何一個處在承平時期的經濟體來說,有著非常大的提示作用。得知我的老師明斯基集大成之作《穩定不穩定的經濟》將在台出版,我非常開心。這本書的內容並不容易,分析非常細緻,需要用心閱讀。期待這本書的讀者都能有滿滿的收穫。」——梁發進|中央銀行前副總裁

 

  投資活動過份熱絡,使金融體系愈來愈脆弱

 

  明斯基是第一位提出不確定性、風險及金融市場如何影響經濟的經濟學家。他在本書分析,資本主義需要仰賴融資活動來獲利,而企業則是藉由取得外部融資來投資,利用賺到的獲利來償還債務,如果未來的獲利無法償還之前的債務,就會引發危機。

 

  本書以凱因斯《就業、利率與貨幣通論》為根基,提取後人忽略的政策意涵,並擴充概念,提出一套針對政府規模、就業策略、金融改革與市場力量的政策規劃,根本改善資本主義不穩定的特質,開發促進效率、正義與自由,而且與時俱進的制度,真正適用於現代金融與資本主義經濟體的政策。

 

  穩定不穩定經濟的改革方案

 

  在這本書中,明斯基從解析1975年發生的經濟危機開始,拆解現代資本主義的不穩定根源,並思考以主流理論觀點制定的政策缺陷,以及這樣的政策所引發未來更嚴重的危機,最後提供一套政策建議。他主張——

 

  .市場機制雖然是有效控制各項政策的有效工具,但要經過公平、效率與穩定性的測試。

  .因為金融體系內部的不穩定會造成深度經濟蕭條,所以不能將金融事務留給自由市場決定。

  .大政府可以利用赤字、租稅措施等方式來調控經濟,因此比小政府更能讓資本主義穩定。

  .政策目標不該只著重投資與經濟成長,還要重視就業。

  .政策有其侷限,利用市場與操縱市場的機制,比影響經濟細節的監理與管制規定更受歡迎。

 

  2007-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見證「明斯基時刻」出現。

  即便金融海嘯已經經過十年,全球經濟似乎還是走不出金融海嘯的陰影,經濟變得更不穩定。

  沒有什麼時刻比現在更適合閱讀明斯基的經典理論,徹底了解經濟波動的根源,並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海曼‧明斯基Hyman Philip Minsky


  美國經濟學家。金融不穩定論的開創者,是當代研究金融危機的開創性人物。1941年芝加哥大學畢業,1954年在哈佛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他曾在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布朗大學和華盛頓大學任教,1990年加入巴德學院利維經濟研究所,成為傑出學者。他持續研究與寫作到1996年10月去世前幾個月。

  他開創的「金融不穩定性假說」是金融領域的經典理論之一,這個假說認為資本主義天生就會導致金融體系的不穩定,這使金融危機與危機對經濟運作的危害難以避免。他是第一位提出不確定性、風險及金融市場如何影響經濟的經濟學家。他分析市場在經歷一段繁榮後,資產價格會因過度投機而膨脹,並在造成泡沫後,資產價格一夕崩盤,而資產價格崩盤的時間就被稱為「明斯基時刻」。2007-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見證明斯基的分析洞見。

譯者簡介

陳儀


  目前為專業投資公司高階主管,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實務經驗豐富。譯作有《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大債危機》、《物聯網革命》、《索羅斯金融煉金術》(中文新譯版)、《大查帳》與《不公不義的勝利》等,譯著甚豐。

目錄大綱

推薦序 不能被21世紀遺忘的經濟學家——我的老師明斯基 梁發進|中央銀行前副總裁

推薦序 走在時代尖端的經典

導 讀 凜冬將至,如何理解明斯基?

 

初版引言與謝詞

 

PART1    導論

 

第一章    經濟流程、行為與政策

 

PART2    檢視1975年的經濟危機

 

第二章    大政府的影響

1973年至1975年的經濟衰退

1974年至1975年間的經濟事件

大政府的影響

所得與就業效應

大政府的現金流量效應

資產負債表的本質

 

第三章    最後放款人干預

最後放款人操作的本質

詳細說明融資關係

最後放款人的功能

銀行業務的慣例

最後放款人概念

機構改革的必要性

1973年至1975年的銀行倒閉潮

採用的工具

富蘭克林國家銀行的倒閉

REITs與作為最後放款人的超大型商業銀行

1974年至1975年的經典情況

天還沒塌下來

 

第四章    戰後世代金融不穩定性的興起

一些組織原則

銀行資金部位製造工具的演進

戰後期間的部門別數據

1966年的信用危機

1970年的流動性短缺

擠兌帶來的教訓

 

PART3    經濟理論

 

第五章    理論觀點

理論的重要性

當前的標準理論:凱因斯學派前的遺產

新古典綜合理論的根源:價格是變數

新古典總合理論:以前凱因斯理論為基礎

貨幣數量理論

新古典總合理論:結論

 

第六章    當前的標準理論

凱因斯學派的貢獻

勞動市場

韓森-克萊恩傳統理論

希克斯的版本

帕廷金解方

凱因斯學派解方遭貶抑為陳腔濫調

 

第七章    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價格與獲利

總體經濟的價格關係

考量政府的角色

考量對外貿易

動用獲利來消費,以及動用工資來儲蓄

將獲利所得用於消費支出的意義

供給價格

租稅與政府支出

企業支出的融資活動

資本密集、多元市場與多元產品

結論

 

第八章    投資與金融

資本主義的特質:雙價格系統與金融

破解帕廷金解方

準租金與資本資產價格

投資

 

第九章    融資承諾與不穩定性

現金流量的分類

來自營運與債務的現金流量

對沖融資、投機性融資與龐氏融資

投資活動的融資

金融市場與融資體制

結論

 

PART4    制度的動態

 

第十章    資本主義經濟體的銀行業務

銀行的業務內容

銀行業的獲利方程式:槓桿、資產盈餘、負債成本

銀行的獲利方程式:作為成本的存款準備金,以及融資實務的演進

獲利方程式延伸至非銀行金融機構

順應需求而調整融資供給的特性

銀行業務是內生不穩定因子:中央銀行成為最後放款人

 

第十一章通貨膨脹

貨幣工資與價格平減後的工資

貨幣工資

工資的財源取得

當政府成為啟動通貨膨脹的引擎

成本加成的組成要素

工會與通貨膨脹

大政府的恩典與詛咒

通貨膨脹的紓解

 

PART5    政策

 

第十二章政策簡介

政策主張的重要性

未來將採納的方法

 

第十三章改革政策主張

大政府

就業策略

金融改革

產業政策:撇開超大型公司支配一切的可能選項

結論

 

附錄A     融資結構

附錄B     消費者物價與實質工資

 

各章注釋與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