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互動進化史,邁向元宇宙未來:語音辨識×手勢控制×沉浸體驗……追溯操作習慣的演化,揭開人類如何一步步走向虛擬與現實的交會點
秦建軍 , 熊璋
- 出版商: 機曜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5-10-08
- 定價: $299
- 售價: 8.5 折 $254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100
- ISBN: 6267782042
- ISBN-13: 9786267782040
-
相關分類:
語音辨識 Speech-recognition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商品描述
元宇宙並非天馬行空!它正在逐漸拼合與完善
在不遠的未來,虛擬與真實的界線將不再清晰
你以為理所當然的操作方式,背後都藏著一大突破
從齒輪轉動到腦機介面,每一次互動革新都在重塑文明!
【人機互動的起點與早期探索】
人類最初與計算相關的嘗試源於對記錄與運算的需求,從結繩計數、算盤到機械計算機,這些工具逐步解放了人類的腦力勞動。19世紀巴貝奇的分析機與勒芙蕾絲的演算法構想,為現代電腦打下理論基礎。隨著打孔卡與自動製表機的應用,資訊處理邁入規模化與自動化時代,並最終催生了電子計算機。這一階段見證了科技的雛形,顯示出人類對更高效互動方式的渴望,為後續的人機交流奠定歷史背景。
【鍵盤、滑鼠與圖形介面的崛起】
進入20世紀中後期,計算機逐漸從科學研究走向普及。鍵盤、命令列、光筆與滑鼠相繼登場,讓人們能更直觀地操作電腦。尤其是圖形使用者介面(GUI)的誕生,使人機互動跨越了語法與代碼的限制,帶來「所見即所得」的體驗。此時的互動方式逐步貼近日常需求,不僅提升了效率,也改變了人們對電腦角色的認知──從單純的計算工具轉化為多功能的生活與工作助理。
【新世代的互動突破:觸控、語音與腦機介面】
隨著行動裝置普及,觸控螢幕徹底改寫了人機互動的局面,多點觸控的操作方式讓資訊存取更加直觀便利。語音與手勢辨識的進展,則回應了非接觸、自然化互動的需求,廣泛應用於智慧家居、醫療與公共場所。同時,腦機介面的研究更將互動提升到意念層次,探索人類是否能以腦波直接與機器交流。這些創新技術既展現了未來的可能性,也引發對隱私、倫理與安全的思考。
【虛擬與現實的融合願景】
近年興起的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讓人能以沉浸式方式進入數位世界,透過穿戴裝置感受高度擬真的互動體驗。從娛樂遊戲到教育培訓、醫療輔助與遠端會議,應用場景日益廣泛。元宇宙概念的提出,更將人機互動推向社會性與經濟性的層面,使虛擬與真實的界線逐漸模糊。本書在追溯技術演進的同時,也引導讀者思考這些創新背後的社會影響,強調人機互動是人類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的轉變
本書特色
本書梳理人機互動的發展脈絡,從最初的計算工具、打孔卡與鍵盤,到觸控螢幕、語音與手勢控制,再到腦機介面與沉浸式虛擬世界,呈現出科技如何一步步改變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交流方式。全書語言簡潔,搭配插圖與故事化敘述,使複雜的技術知識變得直觀易懂,讓讀者在理解原理的同時,也可以感受到科技背後的人文趣味。
作者簡介
熊璋
資訊領域資深教授與博士班指導教授,曾任多所知名大學與研究機構之要職,現為大學資訊學院院長,長年致力於電腦應用與教育改革。曾主持多項大型系統開發與國家級研究計畫,近年於全球具影響力之學術期刊與國際會議中發表超過200篇論文,並取得逾100項發明專利。長期關注教學創新與人才培育,曾獲多項教育與科技領域獎項,對於推動資訊科技與教育整合發展有深遠貢獻。
目錄大綱
叢書序
導讀
第1章 人與電腦的發展
第2章 從按鍵到鍵盤
第3章 觸控螢幕的誕生
第4章 語音與手勢的新互動
第5章 腦波與機器的對話
第6章 沉浸式的虛擬世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