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深入探討Vibe編程(也稱“氛圍編程”)這一新編程範式的技術演進與實踐應用。
本書首先解析編程方式從機器指令到高級編程語言的演進脈絡,闡明大語言模型如何重塑人機協作模式。然後通過分析通用大語言模型輔助編程、IDE輔助編程與端到端Agent編程這3類應用形態,結合獨立開發與企業級案例說明Vibe編程縮短開發周期、降低技術門檻的核心價值。實踐部分提供提示詞工程技巧、需求規劃、代碼審查與優化及工程化管理方案,並基於“小紅書內容生成器”全棧項目,演示環境配置、項目需求梳理、後端開發、Web端系統開發及應用部署的完整流程,構建對AI友好的工程化體系。最後客觀評估當前技術邊界,討論專業開發者能力轉型路徑與非專業群體的創新機遇。
本書可以幫助專業開發者精進技術架構能力,也可以幫助產品經理、UI/UX設計師及普通用戶理解AI編程邏輯並將個人的創意轉化成可落地的應用。
作者簡介
範文傑(Tecvan),某大廠前端架構師,“Tecvan”公眾號負責人,掘金小冊《Webpack5核心原理與應用實踐》作者,“浪說播客”主播。擅長前端工程化與AI在編程領域的落地應用,曾多次擔任D2終端技術大會、GIAC(全球互聯網架構大會)、“前端早早聊”等大會講師。
李建超(Isboyjc),資深全棧開發者、Vibe Coder、B站UP主“不正經的前端啊”,專註於Web開發、系統架構、大語言模型與Agent應用開發,當前致力於泛AI技術的科普。
尤毅(言蕭凡),某跨境電商團隊前端高級架構師,掘金小冊《NestJS項目實戰》《基於Node的DevOps實戰》作者,擅長前端工程化體系構建與C端業務架構設計。曾擔任字節跳動技術沙龍嘉賓、稀土掘金開發者大會講師。
張斌(Captain),開發者社區資深運營、“浪說播客”主理人、AGI掘金知識庫發起人、Vibe編程布道師。
目錄大綱
第 1章 起源 1
1.1 走進Vibe編程 1
1.1.1 讓想法落地 2
1.1.2 讓創意優先於技術 4
1.2 從“命令式”到“意圖式”的轉變 5
1.2.1 回顧命令式編程 6
1.2.2 從命令到意圖 7
1.2.3 開發流程對比 7
1.3 Vibe編程的基石 9
1.3.1 大語言模型技術的成熟 9
1.3.2 市場需求的催化 10
1.3.3 開發者的核心痛點 11
1.4 小結 12
第 2章 編程方式的演變 13
2.1 編程語言的進化 13
2.1.1 與機器對話 13
2.1.2 從二進制到符號語言 15
2.1.3 高級編程語言的興起 18
2.1.4 結構化編程與面向對象編程的突破 20
2.1.5 現代編程範式的多元化 24
2.2 編程交互的進化 29
2.2.1 物理介質上的編程雛形 29
2.2.2 從行編輯到全屏交互的突破 30
2.2.3 編輯、編譯、調試一體化的集成化時代 31
2.2.4 跨平臺生態與插件化架構革新 33
2.3 低代碼開發與無代碼開發的崛起 34
2.3.1 圖靈完備理論體系 34
2.3.2 早期技術探索 35
2.3.3 概念形成與初步實踐 37
2.3.4 市場發展期 37
2.3.5 傳統低代碼與無代碼平臺的局限性 38
2.3.6 AI賦能低代碼和無代碼平臺 39
2.4 小結 40
第3章 Vibe編程應用生態 41
3.1 通用大語言模型輔助編程 41
3.1.1 大語言模型問答 41
3.1.2 大語言模型的編程能力 42
3.1.3 對話式輔助編程的優缺點 43
3.2 IDE輔助編程 44
3.2.1 IDE插件集成AI 44
3.2.2 AI原生集成IDE 45
3.2.3 IDE的AI集成對比 46
3.3 端到端Agent編程 47
3.3.1 端到端Agent編程理念 47
3.3.2 端到端Agent編程產品 48
3.3.3 運作機制與系統架構 50
3.4 應用形態的未來 51
3.4.1 新的應用形態 51
3.4.2 應用形態與用戶分層 52
3.5 小結 54
第4章 Vibe編程應用場景與實踐案例 55
4.1 應用場景剖析 56
4.1.1 產品原型快速構建 56
4.1.2 “全民開發”興起 57
4.1.3 啟蒙利器與進階阻礙 57
4.1.4 企業內部流程自動化:效率提升與整合難題 58
4.2 實踐案例詳解 59
4.2.1 獨立開發者的成功案例 59
4.2.2 創業公司的應用實踐 62
4.2.3 大型企業的轉型 63
4.2.4 開源社區的適應與創新 64
4.3 小結 65
第5章 最佳實踐 66
5.1 提示詞工程技巧 66
5.1.1 為什麼好的提示詞很重要 67
5.1.2 提示詞工程的核心原則 68
5.1.3 提示詞優化實例 70
5.1.4 實用提示詞模板合集 71
5.1.5 為Cursor配置提示詞 72
5.2 需求規劃 80
5.2.1 需求分析 80
5.2.2 編寫產品需求文檔 82
5.2.3 選擇AI友好的技術棧 85
5.2.4 使用AI生成需求文檔 87
5.3 代碼審查與優化 89
5.3.1 AI的局限 89
5.3.2 常見質量缺陷 90
5.3.3 低劣代碼可能導致項目失敗 94
5.3.4 AI時代的代碼審查指南 95
5.3.5 建立代碼審查體系 109
5.4 工程化管理 113
5.4.1 工程化簡介 114
5.4.2 適用於Vibe編程的輕量級工程化體系 115
5.5 小結 123
第6章 實戰案例 124
6.1 環境配置 124
6.1.1 準備工具 124
6.1.2 項目腳手架 132
6.2 項目需求梳理 133
6.2.1 梳理需求說明文檔 134
6.2.2 梳理技術設計文檔 137
6.2.3 梳理項目執行計劃文檔 141
6.3 後端開發 144
6.3.1 實現思路 145
6.3.2 開發後端服務程序 146
6.3.3 代碼審查 148
6.3.4 接口測試 149
6.3.5 補充完善更多功能 150
6.4 Web端系統開發 151
6.4.1 實現思路 151
6.4.2 開發Web頁面 154
6.4.3 代碼審查 155
6.4.4 讓AI按預期輸出Web頁面 156
6.4.5 調用服務器端真實接口 162
6.5 應用部署 165
6.5.1 理解代碼部署邏輯 166
6.5.2 將應用部署到Vercel 169
6.5.3 借助GitHub Actions實現持續部署 175
6.6 小結 180
第7章 局限與挑戰 182
7.1 用戶視角 182
7.1.1 普通用戶 183
7.1.2 專業開發者 184
7.2 產品視角 186
7.2.1 尷尬的產品定位 186
7.2.2 成本困境 187
7.2.3 不同的用戶體驗 187
7.3 開發者的心智革命,普通人的技術平權 188
7.3.1 舊時代開發者的思維轉變 189
7.3.2 新時代開發者的核心技能 190
7.3.3 一深多廣,跨學科能力的崛起 191
7.3.4 普通人的技術平權 192
7.3.5 職業發展與教育路徑的調整 193
7.4 小結 194
後記 196